本文分两部分,前半部分是反思,后半部分是值得推荐的书。

回顾这一年读的书,依旧不多。老问题依旧存在:记录不够,输出太少。

有一些翻看过的书,由于没有记录,没有什么印象了。

英文书只读了两本,同样是老问题:太简单的书觉得没什么意思,有趣的书读起来又太费劲。提升英语能力是关键。

有些奇怪,今年都没怎么看计算机相关的书,回想起来,应该只是翻文档去了。

反思:怎样阅读?

  1. 带着目的阅读 。试着问自己: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?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?
  2. 抽样阅读,高效跳读 。参见:怎样高效跳读 - 阳志平的网志
  3. 至少输出一张卡片 。可以是:
    • 一张反常识卡。
    • 回答跟我的关系。

将书分为三类:

  1. 工具类: 不必刻意读,需要用时查找。
  2. 消遣类: 只是消遣,没有特定目的。
  3. 科学类: 带有目的性的阅读。

将书分为五个等级(参考 冷读热读:读书九问 - 阳志平的网志 ):

  • 坏书: 作者没有诚意,纯粹为了虚名或稿费,此种书不必读。
  • 可用的书: 书中内容有可取之处,速读即可。
  • 力作: 有理,且能够带来启发,可以认真看看,并输出卡片。
  • 杰作: 作者耗费了大量的心血,值得反复阅读,慢慢品味。
  • 神作: 无需多言。

反思: 科学类书籍阅读步骤

  1. 主题阅读,写下想要解决的问题、或者阅读目的。
  2. 带着问题寻找相关书目,列成书单,收集至 zotero 新建的特定文件夹。
  3. 找资源:下载电子书、购买实体书。
  4. 粗略翻看书单中的每一本书。
  5. 根据问题大小,书单大小,安排阅读计划,注意截止日期。
  6. 与问题无关的内容一律一瞥而过。
  7. 每本书至少输出一张卡片。
  8. 将已读过的书在 zotero 中标记 tag 。
  9. 根据主题,输出一篇文章,或者是一个总结。

在「安人书院」共读的几本书

《经验的疆界》 - 杰作

链接: 经验的疆界

关于探讨「经验」的一本书。篇幅不长,信息量却非常的大。值得重读。

给我最大的一个启发是:对于特定领域的技能(如编程、数学、英语),通过低智学习(试错、模仿、天择)来进行不断练习, 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智慧源泉 。比如,一个种地的农民,他即便不知道一粒种子发芽的机理是什么、施肥的原理是什么等等根本性问题,但这不妨碍他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农民,种地要比那些植物研究人员要种的好。甚至说,在什么时节播种哪一种植物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,他也知道的更多。

《情报分析心理学》 - 力作

链接: 情报分析心理学 。 另一本翻译: 其实你不知道你错得离谱

面对大量的、矛盾的、真假难辨的信息,并且作为容易受「认知偏见」影响的人类,我们应该怎样做出合理的决策呢?书中给出了方法:利用「分析模型」,竞争性假设分析。

《七堂思维成长课》 - 力作

链接: 七堂思维成长课

哪七堂课?目标、效率、社交、决策、沟通、调节、精力。在这七个方面,书中给出了很多具体的行动方法。这是对每一个人都非常实用的一本书。

最大的启发:执行意图、防守模式。

《畅销的原理》 - 力作

链接: 畅销的原理

好的营销是怎样的?本书通过「最新的认知科学研究」提炼出的总结:

  1. 使人熟悉
  2. 社会认同
  3. 做好最后一步
  4. 给予用户亲身体验(禀赋效应)
  5. 给予用户成就感
  6. 默认选项就是你想要的结果
  7. 提供一个用于比较的定锚
  8. ……等等

《重塑大脑,重塑人生》 - 力作

链接: 重塑大脑,重塑人生

本性真的无法改变吗?本书着重介绍了「神经可塑性」。一个习惯,无论好坏,它都会在大脑中形成一条神经回路,并会在往后的实践中不断重复,从而变得难以改变。但是,难以改变 不表示 无法改变,通过不断重复新的习惯,形成并强化新的神经回路,可以弱化旧习惯的影响。

「大脑地图」是动态的,每几个星期就改变一次。

一些值得推荐的书

《战争与和平》 - 神作

链接: 战争与和平(全四册)

其实还没有看完,惭愧,半年时间才看了三册。

《战争与和平》是我阅读的第二本托尔斯泰的书,第一本是《安娜卡列尼娜》。对托尔斯泰,一直都没特别的喜欢,主要原因无非是他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是贵族。相比与他齐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,写普通人物就多一些。不过这并不影响这本书在我心目中「神作」的地位。

历史,是少数领导者的意志决定的吗?托尔斯泰说,历史的进程包含着无数的偶然性,而这些偶然性又共同组成了历史的必然性。世界很大,也很复杂,一项决策之所以能够成功,是某种生活的睿智,以及一种顺应趋势的直觉。

“普弗尔是那些自信到不可救药、一成不变、宁愿殉道的人们中间的一个,这种人只能是德国人,因为只有德国人根据一种抽象观念——科学,也就是根据臆想的完美无缺的真理的知识,才有这样的自信。法国人之所以自信因为他认为他本人不论在智力还是在肉体,不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,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迷人力量。英国人很自信,其理由是他是世界上组织最完善的国家的公民,再者,一个英国人永远知道他应当做什么,而且知道他作为一个英国人所做的一切都毫无异议地正确。意大利人之所以自信,因为他总是激昂慷慨,容易忘掉自己和别人。 俄国人自信是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,也不愿意知道,因为他不相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完全知道的。

书中的两位主角:安德烈,对现实生活的矛盾与困惑;皮埃尔,对善与爱的探索。从他俩身上都看到了我自己某一部分的影子。

《僧侣与哲学家》 - 力作

链接: 僧侣与哲学家

本书是一对父子的对话。父亲,西方著名的哲学家。儿子,本是为极具潜力的生物学家,却在博士毕业后到尼泊尔的山区做了佛教僧侣。译者,赖声川,有名的话剧艺术家。

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 从西方传统哲学、近代科学,同佛学的对比,到关于智慧,关于生命意义的探索

《何为良好生活》 - 杰作

链接: 何为良好生活

什么是善良?什么是快乐?什么是幸福?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良好生活?知与行有怎样的关系?

这些问题,我们或许思考过,却又讲不清楚。陈嘉映先生用浅显、直白的话语来论述这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。

感触最深的是「知行关系」一章:

你如果没见过慷慨大度的人事,你很难懂得慷慨大度是什么意思,这人有这人的大派,那人有那人的大派。

上文提到霍鲁曰关于静修实践的论述,他在那段话后接着说:在静修实践中,“我获得了一种经验,如何知道这个经验是否正确呢?当然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去问问已经拥有丰富经验的人”。

初学者追随谁,本来难免偶然,他一开始也不大能够分辨优秀与流俗,梵高的画和一幅行画摆在那里,初学者把那幅行画当作典范。他无须认出真正的卓越,他只须认出长于自己的,模仿着这样做那样做。若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是好的,是有道理的,慢慢地,他会明白其中的道理。上进一步之后,他的眼界就可能转变,认得出更卓越的东西,如此一步步进入一个传统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,随着心智的生长,随着审美能力的生长,他后来不再把那幅行画而会把梵高当作典范。上文引用霍鲁日说要常常去问问已经拥有丰富经验的人,这个“问问”不是站在一个传统之外去打听什么,而是“彻底融入长老的经验和个性之中”。学习者总是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和自己的领悟水平识认典范。他初学时的典范,后来虽被抛弃,却是达到更高标准的必要阶梯。德性方面的学习教化,跟审美方面的教化十分相似,我们的艺术“品味”如此生长,我们的人生“品味”也是这样生长起来的,并不需要多少理论指导。实践者融入榜样的经验和个性之中,培养起来的是phronesis,是洞察力,而不是理论知识。

这一章,陈嘉映先生为我指明了一种学习、实践的方法: 追随大师的脚步 。比如我喜欢编程,那就向编程界的大牛学习,看他们的代码,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;我总喜欢胡思乱想,我想要平静我的内心,或许可以向佛教中的大师学习。

《易中天中华史》 - 力作

链接: 易中天中华史

写了一篇博文: 《易中天中华史》读后感(一)——身为中国人

奈何没有后续了。除了秦汉之前的内容令我比较有感触之外,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,这整个民族大融合也令我感触颇深。只是不知该如何下笔。

北方游牧民族的血性,是一种魄力,一种勇往无前的力量。但是,光有力量不足以治理国家。治理国家,需要某种细腻的智慧,比如儒家的智慧。大唐,集力量与智慧,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国家,成就了盛世。

《战时笔记(1914-1917)》 - 力作

链接: 战时笔记(1914-1917)

写了一篇博文: 维特根斯坦的《战时笔记》

《今日简史》 - 可用之书

链接: 今日简史

没太多感想。不过,作者在最后一张谈到了「禅修」对他产生的好处,有点意思。

《Diary of a Wimpy Kid, Book 1》 - 可用之书

链接: Diary of a Wimpy Kid, Book 1

有趣的英文读物,适合闲暇的时候读一读。该作者出了好几本这个系列的书。

《英语魔法师之语法俱乐部》 - 杰作

链接: 英语魔法师之语法俱乐部

一本面向中国人的极好的英语语法书!目前还在读。

奶爸的评论: 书读十遍方可深谙微言大义(英语魔法师之语法俱乐部)书评

《葛传椝向学习英语者讲话》 - 力作

链接: 葛传椝向学习英语者讲话

葛传椝 老先生,中国外语教育界先驱之一,学习英语听一听他的建议,还是有帮助的。

《GitHub 入门与实践》 - 可用之书

链接: GitHub入门与实践

可以通过这本书来了解 Github ,了解如何利用 git 来进行项目协作。

《Git 权威指南》 - 力作

链接: Git权威指南

对 Git 的各个方面都有介绍,非常不错的教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