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网瘾少年

在我 10 至 13 岁这几年,因为沉迷网络游戏,偷家里的钱去泡网吧,经常被母亲教训,并多次被赶出家门。直至有一次我铁了心不再回家,身无分文离家两个月,此间辛酸不必多言。家人用尽各种办法,登电视,登报纸,贴寻人启事,最终将我找到。回去后,我痛定思痛,答应父母答应老师,一定改过自新,再也不玩网游。谁知才过一个多月,网瘾又犯。我无法控制自己,并深知对不起父母和老师,又一次离家出走。母亲已经对我彻底绝望,父亲坚持要把我找回来。我在外面处处碰壁,半个月后,父亲带着我回了家。

第二次离家,我已经没有任何颜面去面对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。我对父亲说,我不想再去学校,我也不想再念书了。父亲坚持要我继续学业,不去原来的学校没关系,书必须要念。于是,父亲陪同我坐了 30 多个小时的火车回了落后的农村老家,在老家的学校办理入学。

回想起来,似乎从那个时候起,我的人生走向了另外一条轨道。

2. 农村老家

我从小在江南的一座经济飞速发展的城市里长大,父母做点小生意,四处奔波。我运气好,考进了市里最好的中学,却不争气、不懂事,成了学校里从未有过的典型。我的家乡,是一个贫困的山区,将我送回老家,实在是父亲最后的无奈之举。

家乡的秀水青山使我忘却了城市里的喧嚣,贫困的农村让我体会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。农村里淳朴的少年们,更是给我上了人生最宝贵的几堂课,分享,真诚,友情。我寄宿在学校,睡在 20 人一间的「危房」里,没有父母在身边,却有一番自由的欣喜。

生活总是那么的无趣,也不晓得人生有什么意义,我总想着要去做些好玩的事情。老家没有网吧,玩不了网游,我该做些什么呢?我注意到了街上的一家租书屋。

3. 租书屋

租书屋的老板是一个胖女人,带着一个孩子,听说是嫁到这边来的,跟村里的乡亲们也不常往来,平日没事儿就看看书,顺便把书租出去挣点生活费。我忘了我租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了,也许是本黄色小说,总之从那时起就一发不可收拾。

我们那儿的农村学校的一个特点:很少有老师会去「管教」学生。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,书念不好的,早已自暴自弃,每日得过且过,上课打瞌睡。只要不影响正常上课秩序,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认真听讲,老师通常不会多管。我也因此有了很多的时间,整日整夜的看小说。上课看,下课看,晚自习也在看,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。

那间租书屋的书,除了大部分言情小说,其余所有的书基本都被我租过一遍。看的最多的是「网络玄幻小说」,不过就是过把瘾而已,早就没有什么印象了。印象最深的却是郭敬明的一本书。

4. 早期阅读兴趣

尽管说,郭敬明后来因为抄袭事件被许多人所唾弃,但他却是我阅读文学作品的生涯中,「作家链」的一个起点。我至今还记得,当时喜欢一本他写的书——《左手倒影,右手年华》,莫名其妙租来的,由此知道了郭敬明这个人。因为那本书,然后知道了安妮宝贝、村上春树。因为郭敬明,然后知道了韩寒。再后来,知道了王朔、冯唐、王小波。这几位的作品,构成了我高中时期的阅读趣味。

学校里当然也推荐过很多著名的中外作家,诸如鲁迅、老舍、沈从文、托尔斯泰、雨果、巴尔扎克等等。但是他们的作品,对那时的我而言,提不起一丁点儿兴趣。也许是年代隔得太久远了吧,完全读不下去。

从知道一位作家,然后知道另一位作家,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,他们构成了一条我阅读顺序的「作家链」。对于我早期的阅读兴趣,就是这样机缘巧合,任凭自己的喜好,一步步培养起来的。

总有人批判,「网络文学」是「快餐文学」,是「垃圾文学」。他们不知道,有些人之所以会对文学感兴趣,或许就是从「网络文学」开始的。